出口商:上海某公司
进口商:英国某公司
案例背景
• 新买家爽快下单?
2020年5月,宁波公司的业务邮箱收到一封尼日利亚公司的询盘。对方自称是尼日利亚知名批发商,年销售额可观,在国际站看到宁波公司产品很感兴趣,当即抛出约29万美元的订单计划。当时,宁波公司产品在非洲市场销路不错,5月又正值其出口淡季,这突如其来的“大生意”,瞬间点燃了宁波公司。
宁波公司迅速跟进,双方通过频繁沟通,两天就达成了合作意向。尼日利亚公司给出优厚付款条件:预付50%,余款出货后15天内见提单副本付清,价格上也没过多纠缠,利润空间诱人。
• 代付款给国内其他供应商?
不久,尼日利亚公司确认订单后,主动提出马上支付50%预付款,同时请求多付8万美元,希望宁波公司帮忙把这笔钱以人民币形式付给国内其他供应商账户。宁波公司想着收到钱再发货,稳赚不赔,便欣然答应。当天,尼日利亚公司发来付款水单,宁波公司确认无误后,满心欢喜的着手安排货物生产。
可事情并未如预期发展。尼日利亚公司得知款项到账后,立刻发来上海某个人的人民币账户信息,并提出有突发情况,希望宁波公司再多汇约13万美元到该账户,承诺其一周内将补齐剩余预付款差价,这突如其来的加码,让宁波公司心生警惕。
• 不断催促,引起警觉!
宁波公司内部紧急商讨对策,一致认为不能贸然行事,决定委托催全球加急调取尼日利亚公司的企业信用报告,掌握更多信息后再做打算。等待信用报告期间,尼日利亚公司催促电话不断,语气愈发急切,这让宁波公司更坚信谨慎是对的,也越发觉得事情蹊跷。宁波公司以银行系统问题无法转账为由拖延,焦急等待信用报告结果。
信用报告揭示风险
终于,催全球加急调取的企业信用报告揭开尼日利亚公司的真面目,让宁波公司惊出冷汗。报告显示:
01
虚假身份
该公司实际成立仅半年,注册资本更是少得可怜,仅有5000美元,这与它之前所声称的 “知名批发商” 形象完全不同。如此短暂的运营时间和微薄的资本,根本无法支撑其所谓的 “年销售额可观”。
02
不良记录
从过往合作记录来看,该尼日利亚公司存在多起拖延付款的情况,还卷入了多起交易纠纷,甚至曾因商业欺诈被当地商业协会警告,表明这家公司在商业信誉方面存在严重问题。
03
高风险特征
进一步调查发现,该公司连实际办公地址都没有,更令人惊讶的是,没有任何进出口记录,联络方式更换频繁,种种迹象表明,这家公司随时都有可能 “跑路”,交易风险高。
案件结果
与此同时,宁波公司发现自己的美元账户、人民币账户均因涉嫌诈骗被冻结,加之详尽的信用报告内容让宁波公司果断停止与尼日利亚公司的一切资金往来,拒绝转账要求,迅速整理订单洽谈流程说明、往来函电等资料,主动向警方报案自证清白,经过调查后宁波公司最终逃过一劫。
不过,宁波公司因轻易答应帮他人转人民币并过账的行为付出代价。这种行为违反外汇管理和反洗钱法规定,虽事出有因,仍被开出罚单。
应对建议
上述案例给宁波公司和广大外贸企业敲响警钟,国际贸易中,不仅要防范交易对手风险,还要时刻遵守法律法规,一个小疏忽都可能带来严重后果。催全球建议外贸企业:
01
建立全面风险评估体系
外贸企业开展业务前,不能只看订单金额诱人,要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多渠道收集信息,如查询对方在行业内口碑、与当地商会或行业协会沟通了解;调取合作方企业信用报告全方位调查,综合评估其信用状况、经营实力和潜在风险。
02
强化内部风险意识培训
企业内部要加强员工风险意识培训,让每位参与外贸业务的员工深刻认识风险防范的重要性。面对客户提出的资金往来异常条款要求时,员工能保持清醒头脑,及时发现潜在风险,按公司风险评估流程处理,避免因个人疏忽或盲目乐观给公司带来损失。
03
严格遵守法律法规
外贸业务涉及众多法律法规,企业要时刻关注并严格遵守。处理资金往来、外汇交易等业务时,确保操作合法合规。对于代付货款、过账等看似不起眼的请求,要谨慎对待,研究相关法律法规,避免因一时便利触犯法律红线,遭受经济损失和法律制裁。
04
持续跟踪交易过程
即便交易前期进行充分风险评估和防范,整个交易过程中也要持续跟踪合作方动态。一旦发现对方付款拖延、频繁变更合同条款等异常行为,要及时启动风险预警机制,重新评估风险,采取暂停发货、要求提供担保等应对措施,最大程度降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