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大多数国外客户是值得信赖的,但面对国际市场的复杂性,尤其是来自印度的订单,请务必加强对客户的背景调查和资信调查,并采用安全可靠的支付方式,确保所有交易都经过充分的风险评估,以防止被骗、被拖欠货款。
出口商:徐州某公司
进口商:印度某公司
2024年10月,徐州公司接到印度A公司的询盘,对方表达了对其产品的采购意向,但在即将签订订单之际,A公司表示由于其常年在中国大量进口该产品,导致自身信保保额不足。希望通过其有足够信保额度的姊妹公司B采购16万美元的产品,付款方式为DA90天。
徐州公司调查发现A公司所言非虚,同时得知B公司名下保额确实能够覆盖此次交易金额。
徐州公司认为在投保的前提下,该笔交易风险可控,便与B公司签订了合同。然而,到了应付款日,B公司却迟迟未付款,更是彻底失联。徐州公司试图找A公司协调解决,但A公司否认与B公司的存在关联,该笔交易与己方无关。
当徐州公司找到信保理赔时,发现由于开船日较保单生效日提前了3天,无法理赔。
随后徐州公司找到催全球调取了A、B两家公司的企业信用报告,报告揭示了诸多被忽视的风险:
01
公司关系
信用报告明确显示A、B两家公司在法律上毫无关系,这表明交易前A公司关于二者为“姊姐妹公司”的说法是故意误导。这预示着徐州公司无法向A公司追责。
02
业务活跃度
B公司近两年没有任何进出口记录,长期缺乏进出口业务可能意味着该公司业务停滞,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其财务状况必然堪忧。
03
财务健康角度
报告中给出的B公司近两年财务数据看,该公司的营业收入、应收账款连续两年均保持极低的水平,几乎没有资金流入,这对于卖家来说收款风险极高。
徐州公司在认清A、B两公司的真实情况后,深感事态严重。由于信保无法理赔,徐州公司将此次货款回收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催全球的追收工作上。目前,追收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地推进中,催全球与徐州公司持续保持着密切沟通,及时反馈追收动态。
徐州公司也深刻汲取此次教训,在等待追收结果的同时,全面加强公司内部的外贸风控体系建设,严格按照应对建议中的各项措施逐一落实,以避免类似风险再次发生。
01
强化交易前调查
外贸企业在开展任何交易前,务必对交易对象及其关联方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不能仅依赖对方提供的信息,要主动通过专业机构,如催全球,调取企业信用报告,核实公司间真实关系、业务活跃度、财务状况等关键信息。同时,利用互联网资源、行业协会等渠道,多方位了解交易对象的口碑和过往交易记录。
02
谨慎评估付款方式
对于像DA90天这样的远期付款方式,企业必须谨慎评估风险。在决定采用前,应结合交易对象的信用状况、财务实力以及市场环境等因素综合考量。若对方信用存在疑问,可要求对方提供担保或采用更安全的付款方式,如信用证等,降低自身资金风险。
03
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企业应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实时跟踪交易对象的动态。在交易过程中,一旦发现对方出现异常情况,如延迟付款、业务活跃度骤降等,及时采取措施,如暂停发货、要求提前付款或增加担保等,避免损失进一步扩大。
04
加强员工培训
对涉及外贸业务的员工进行专业培训,提升其风险意识和识别风险的能力。让员工熟悉国际贸易规则、法律法规以及常见的风险防范方法,确保在业务操作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能严格把控风险。
在国际贸易中,从交易背景的审慎评估,到借助信用报告进行风险分析,再到落实有效的应对建议,每一步都关乎企业的切身利益。只有高度重视外贸风控,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市场中稳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