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机床行业在制造业需求疲软与政策支持的博弈中呈现“冰火两重天”格局。一方面,传统中低端市场竞争加剧,拖累行业整体利润;另一方面,高端机床国产化加速、出口市场放量,推动部分企业逆势增长。
2024年各大机床厂营收汇总
一、头部企业营收分化:高端与海外市场主导增长
科德数控:高端五轴机床撑起高增长
科德数控凭借高端五轴联动数控机床的技术优势,在航天军工、大飞机国产化领域表现突出。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30.3%,成为行业内增速最高的企业。其产品结构以高端为主,毛利率维持在40%以上,受制造业周期波动影响较小。
创世纪:规模效应与订单回暖
创世纪2024H1营收增速仅0.3%,但Q3单季度增速反弹至17.6%,主要受益于新增订单增长31.1%。作为国内规模最大的数控机床企业之一,其通用机型在中低端市场面临价格压力,但产能释放和海外业务扩张(如东南亚市场)缓解了部分压力。
纽威数控与浙海德曼:出口拉动业绩
纽威数控上半年营收增速高于行业平均,海外收入占比提升至30%以上,东南亚及欧洲市场订单增长显著。浙海德曼则通过海外市场(尤其是日本)实现16.9%的营收增长,出口金额同比提升12.3%。两家企业净利润降幅小于行业均值,显示出出海策略对盈利的支撑作用。
秦川机床与沈阳机床:传统业务承压
秦川机床2024年三季度营收28.86亿元,同比持平,但扣非净利润亏损扩大至1631万元,主因中低端机床价格竞争加剧。沈阳机床上半年营收7.41亿元,净利润亏损8081万元,毛利率从上年同期的69%骤降至7.5%,反映其产品结构升级滞后于市场需求变化。
二、行业整体表现:营收筑底与利润承压
营收端:弱复苏中的结构性亮点
2024年1-10月,机床工具全行业营收8387亿元,同比下降5.9%,但金属切削机床与成形机床分别增长7.7%和8.9%。细分领域中,航空航天相关机床需求同比增长3.85%,新能源车产业链带动精密加工设备需求。
利润端:价格战侵蚀盈利空间
全行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78.2%,平均利润率仅3.0%,较2023年同期下降9.6个百分点。竞争最激烈的通用数控机床价格降幅达10%-15%,导致创世纪、华辰装备等企业净利润同比下滑超20%。
研发投入逆势加码
8家头部企业上半年研发支出3.6亿元,同比增长4.5%,科德数控、华中数控等企业研发费用率超过10%,聚焦五轴控制系统、精密主轴等核心技术突破。
三、核心驱动因素:政策红利与出海提速
设备更新政策释放存量需求
2024年7月,国家加码1500亿元特别国债支持设备更新,工业母机被列为重点领域。据测算,国内超60%的机床使用年限超10年,2024-2026年将迎来更换高峰。政策推动下,华东数控、纽威数控等企业合同负债同比增长超17%,预示订单回暖。
出口市场成第二增长曲线
2024年1-10月机床出口额176亿美元,同比增长2.5%,其中对日出口增长49%。新兴市场工业化(如东南亚汽车制造)与欧洲供应链重塑(地缘政治驱动)为中国中高端机床提供增量空间。浙海德曼、纽威数控通过本地化服务团队建设,海外营收占比提升至25%-35%。
高端化与国产替代加速
航空航天、军工领域的高端五轴机床国产化率从2020年的不足10%提升至2024年的30%,科德数控、国盛智科等企业逐步替代进口品牌。此外,机器人关节减速器、新能源车一体化压铸模具等新场景拓展,为秦川机床、海天精工打开第二增长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