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贸易面临的挑战:房地产市场的下滑对整体经济的拖累效应显著、地缘政治与中美博弈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剧等。
2025年中国贸易面临的挑战
1、国内因素:
经济结构调整与消费隐忧中国经济仍处于调整与蓄力阶段,房地产市场的下滑对整体经济的拖累效应显著,市场信心的重建与政策稳定仍是关键。尽管政策层面在推进经济转型,但“化债防风险”仍是主要任务,这限制了对内需和消费的进一步刺激。未来消费增长的潜力虽存,但强度存在隐忧,可能对贸易顺差的扩张产生制约。
2、外部因素:
地缘政治与中美博弈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剧。尽管美联储于2024年9月结束加息周期并开始降息,全球流动性有所改善,但地缘政治风险(如俄乌冲突与中东紧张局势)为全球经济复苏带来更多变数。同时,中美经济博弈成为影响贸易的重要变量。特朗普重新上台后,其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可能进一步升级,“去中国化”政策意图愈发明确。其竞选期间提出的对所有进口商品加征10%关税的计划,以及对中国商品加征60%关税的传闻,若成真,将对中国对美直接出口构成显著压力。这不仅影响中美贸易关系,还可能重塑全球贸易格局,进一步增加中国贸易顺差扩大的难度。总体来看,2025年中国贸易顺差的增长压力主要来自国内经济转型的挑战与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稳定内需、提升出口竞争力以及多元化市场布局,将成为应对压力的关键策略。
3、美国贸易摩擦升级的冲击
在美国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加强的背景下,中美贸易的直接联系可能继续削弱,对美出口的规模和份额将受到显著制约。同时,由于内需复苏仍需时间,中国贸易顺差的增长强度或难以维持。尽管中国可能通过转口贸易和供应链调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压力,但这些措施难以完全抵消直接贸易受限带来的影响。在短期内,中美经济关系的不确定性将成为中国出口贸易增长的关键挑战,并对全球贸易格局带来深远影响。
4、2025年中国对外贸易特点:
(1)中美贸易限制或致出口放缓,贸易顺差承压随着特朗普再次当选美国总统,其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可能进一步升级,尤其是针对中国的经济限制措施预期加剧。从其竞选期间提出的经济政策方向来看,美国或对所有进口商品加征10%的全面关税,并可能对中国商品单独加征高达60%的关税。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对美直接出口可能面临显著压制。同时,国内需求提振和市场信心重建仍需时间,中美贸易限制叠加内需增长乏力,预计将对中国出口的增量形成拖累,令2025年贸易顺差的强度难以维持在此前水平。
(2)转口贸易、出海和供应链转移趋势继续强化尽管中美贸易关税可能进一步增加,中国通过转口贸易仍可部分维持与美国的贸易联系。在对美直接出口预期收缩的情况下,转口贸易需求可能显著提升。然而,这种模式也伴随日益复杂的风险。首先,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可能扩展至其他“转口贸易经济体”,如越南、新加坡和墨西哥等,对这些国家施加额外关税,从而进一步抬高全球贸易壁垒。其次,这种压力可能通过全球供应链向上传导,导致其他国家对中国商品发起更多反倾销调查。这一趋势将压缩中国转口贸易的空间,对出口的稳定性构成挑战。尽管如此,转口贸易与供应链调整仍将是中国出口的重要补充手段。通过向新兴市场和第三方经济体扩展,中国可一定程度上缓解直接贸易受限的影响。但应警惕外部政策压力对转口模式的持续性和稳定性构成的潜在威胁。
(3)汇率波动与政策协同下的贸易前景尽管美联储已进入降息周期,但特朗普的强美元政策倾向以及市场对美国经济软着陆的预期,推动美元保持长期强势。与此同时,中国预计将持续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为财政政策提供更大的支持。在这一背景下,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被动走弱趋势逐渐显现。从数据来看,2024年9月美国降息后,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开始抬升,并且11月特朗普宣布胜选后进一步推升了汇率,在近2个月的时间内,美元对人民币中间价提升了0.18,绝对值达到近一年来的新高。人民币汇率贬值对中国贸易格局仍有有利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提升出口竞争力
人民币贬值将提高中国商品的出口性价比,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推动出口增长。在内需尚未完全恢复且政策重心集中于“化债防风险”的情况下,出口增速有望持续快于进口增速,从而维持贸易顺差的高位水平。这种出口驱动的外需增长预计将继续对GDP形成有效支撑。
缓解通缩压力
人民币贬值将推高进口成本,有助于间接缓解国内的通缩压力。随着市场信心逐步恢复,内需可能逐渐回升,进口需求和价格上涨有望带动整体消费水平提升,为中国经济摆脱低通胀格局提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