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海关编码和欧盟的区别:制定主体、编码结构、使用范围、具体应用。
中国的海关编码和欧盟的有什么区别
1.制定主体
中国海关编码:由中国的海关总署根据世界海关组织(WCO)制定的《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HS)为基础,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进行细化和扩展。
欧盟海关编码:欧盟海关编码基于国际通行的HS编码和欧盟特有的CN编码(Combined Nomenclature,合并命名法),进一步扩展为TARIC编码。
2.编码结构
中国海关编码:通常为10位编码,前8位等效采用国际通用的HS编码,后两位为中国特定的子目编码。从2018年8月1日起,中国海关编码进一步扩展为13位,其中第11-13位为CIQ附加码,用于进出口检验检疫申报。
欧盟海关编码:欧盟的TARIC编码是10位数的层级结构,部分情况下可扩展至14位。具体结构为:前6位是HS编码,第7-8位是CN副标题,用于进一步细化商品类别;第9-10位是TARIC子标题,用于标识特定贸易措施。
3.使用范围
中国海关编码:主要用于中国海关的进出口监管、关税征收、贸易统计等,是中国海关管理实际进出口操作的依据。
欧盟海关编码:不仅用于商品分类和关税征收,还整合了所有与关税、商业政策、农业立法相关的措施,如反倾销税、进口配额、许可证要求等,是欧盟统一适用贸易政策的法定依据。
4.具体应用
中国海关编码:企业在出口报关时,需根据中国海关的要求填写准确的10位或13位编码,以确保货物顺利出口。
欧盟海关编码:进口到欧盟的商品,需根据欧盟的TARIC编码进行申报。即使同一商品在不同国家的前6位HS编码相同,但由于各国的细化规则不同,后续位数可能不同。
5.查询海关编码的方式:https://www.x315.cn/hsCode?share=LCJK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