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品出海市场现状与趋势
全球通胀持续上涨达5-6%,利好中国消费业态以“高性价比”完成向外转移产能
• 欧美:消费市场发达、体量大,中企出海渗透率达57.2%,是出海的主要区域。我国制造业产业链发达。早期,在欧美市场主要依托供应链打磨造就低成本高效率生产能力,输出高端平替产品,区域代表的中国品牌早期主要以家电、消费电子为主,如海尔、小米、品牌市场份额在10-25%。随着电商发展与通胀持续上升,拼多多、希音等电商正靠低价收割欧美市场。
• 东南亚:在全球零售市场中逆势增长,中企出海渗透率达34.1% 。东南亚国家经济发展状况相对落后,居民收入较低,相比于发达国家出口至东南亚的产品,中国品牌更具中产阶级性价比。目前,东南亚消费行业发展仍有待完善,我国出海东南亚的品牌在定位、渠道卡位、产品设计方面有前瞻性,如名创优品,以“轻奢”定位进入东南亚,展现高品质及时尚设计的同时相较本土/国际轻奢品牌价格优势明显,物美价廉维持平替底色。
• 中东北非:消费业态发展落后,目前多基于领先的制造业规模、强大的供应链,输出物美价廉的实用性家居家电产品,代表性品牌如TECNO、Oraimo。
区域选择上,多重利好驱动消费品企业向东南亚市场扩张
东南亚消费市场增速快、优于欧美市场,竞争环境好
• 近年东盟各国的经济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据 Statista 估计,2023-2028 年人均 GDP复合增速多在2%以上,而欧美地区在过去十年中,平均增长率低于2%。
东南亚国家有文化协同、成本扩张优势,近年来茶饮、线下零售业态成为近年来国产品牌出海的首选地
• 东南亚华人数量庞大,新加坡、马来西亚华人占比达74.1%和22.6%。当地华人保留原本的文化与习俗从而影响东南亚的消费文化,以奶茶为代表的国货更容易被东南亚消费者接受。
• 我国奶茶、线下零售业态在在产品开发、供应链管理、质量控制等已经积累成熟经验,东南亚市场劳动力廉价、运输成本低廉,驱动中国消费企业首选东南亚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