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行业不同品牌分析
国产品牌:对于国产品牌指的是纯正的国内自主品牌,这里面不包括外资品牌和合资品牌在中国生产的机床。对于国产品牌来说,未来的20年,应该属于国产品牌,现在虽然我们看中国机床产业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床销售国和生产国,并且出口的机床开始慢慢超过了进口机床的数量,但这里更多的实际上还是外国品牌和我们的中国台湾品牌。真正的国产自主品牌其占有的市场份额非常有限,并且很多机床只是用在一些要求没有那么高的地方,但对真正对于机床要求高的地方,我们还是有非常大的差距,而这些差距正是我们未来巨大的空间和机会。在最近的5年时间,我们也看到国产设备不管是质量方面都在不断地进步,市场份额方面也开始扩大。这里面一方面是国产设备的进步,另外一方面也是国家对于机床产业的重视,特别是在一些特殊健康领域里面,对于安全的考虑,要求采用国产自主机床。都让我们的机床取得了进步,而机床行业的总体趋势,应该是越来越满足市场需求,慢慢地替代国外品牌和我们中国台湾品牌,而在上面讲的品牌里面,最先替代应该就是我们的台湾品牌和韩国、美国品牌,对于日本品牌来说,其依旧是竞争力最强的,特别是其将生产制造基地移到我们的中国,让其竞争力得到进一步的加强。而对于欧洲品牌在技术上面,我们还是很难替代。但一般能够采用欧洲的解决方案,很多时候就不会去考虑我们的国产解决方案。在未来20年的发展过程中,我们最终面对的最大挑战,实际是日本的设备,日本的设备在整体还是目前竞争力最强的存在。因此我们要完成对于日本设备的替代,还需要很长很长时间要走。就像过去的我们的家电、3C、汽车一样。
中国台湾品牌:我们的台湾品牌在过去的30年里面,实际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特别是在20世纪,我们企业能够买得起的最好的设备基本上都是台湾设备,台湾工具行业在过去很长时间里面,在全球范围内具备很强的竞争力,具备非常完善的机床工具产业链。我们现在机床产业的发展,实际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我们台湾工具行业的发展和支持。同样也是20世纪我们主要采购的设备。而最近10年伴随我们国产自主品牌的发展和崛起,台湾设备也慢慢地失去了竞争力,很多项目开始被国产自主品牌替代。
韩美品牌: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韩国和美国的设备,在中低端领域还是有很强的竞争力,到现在韩国和美国设备以及包括我们台湾设备,依旧是汽车行业最起步的设备,还是具备不错的竞争力,但最近几年也成了我们国内自主品牌替代的对象。特别是我们国内自主高端品牌优先替代的就是这些设备。
日本品牌:在整个数控机床里面,日本设备一定是最为坚强的存在。在过去的20年里面,日本设备基本占领了我们国内大部分中高端需求,是我们现在使用最多的国外品牌,当然最近的几年,伴随竞争加剧,一方面国产设备也在进步,慢慢地尝试替代日系机床,另外一方面欧洲产品,通过在中国设厂以及将价格降下来,与日本品牌设备靠近,实现一部分日系品牌的订单。其通过其先进的加工工艺技术,来取代一部分日本设备,但总体上,不管是现在还是未来,日本设备一定是最强的存在,也是我们要实现真正的国产全替代的最后一程。当我们替代了大多数的日系品牌时候,那么我们就完成了中国机床的崛起。什么时候实现不清楚,也许会很久,也许会像我们的汽车产业一样,在2021年以前,日本汽车还是绝对的王者,到了2023年,突然发现,日本汽车不香了。
欧洲品牌:对于欧洲品牌,其以极高的效率和刚性以及其强大的技术优势,在高端领域占有重要的地位,如航空航天、高端汽车。但是这两年,原来的欧系汽车,特别大众和奔驰宝马这些车企业的生意,在不断地下降,这样让上游的机床企业的投资也不断地减少。让过去依靠欧洲高端产业生产的机床企业,开始出现举步维艰,欧洲机床引以为傲的技术和产品,也开始没有了市场,当你的产品的市场消失后,你再好的产品也没有出路。最后也只有一些能够结合中国制造,将成本降下来,降下来满足客户的需求,降下来去分享日系的订单。这样才会有机会活下来。但对于欧洲机床企业来说,过去一直享受着技术的红利,习惯了将自己的产品定位在行业的顶端,不愿意将身段降下来,这也导致了在行业发生巨变的时候,不能够顺应市场的变化,做出调整,当然这也可以理解,很多时候,特别是企业规模大了,过去享受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红利,让其进行改变,实质上是很难的,这个时候改变的可能不是一两个人,而是整个群体。对于欧洲机床群体,在老易看来,他们只要愿意放下身段,去开发更加性价比的设备,在技术、在品牌上面都不会输给任何一个机床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