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全球经济发展趋势和市场研究分析,东南亚、中东和俄罗斯将在2025年成为外贸增长的关键市场。
2025年外贸3个新市场风口
中东市场
中东连接亚非欧三大洲,位于“一带一路”的交汇点,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近年来,在我国不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使得中国与中东国家的经贸关系不断深化,也成为我国对外贸易潜力巨大的市场。
中东市场特点
1. 注重外观:中东地区的消费者购买产品会倾向于产品的外观,例如颜色,包装,会偏爱颜色较重的产品,比较忽视产品本身的质量。
2. 上网频繁:由于受宗教文化影响,沙特人民线下活动有所受限,所以上网时长在全球排名中也比较靠前,大约在日均7小时上下。
3. 智能手机渗透率高:针对沙特的成年人进行统计,智能手机渗透率已经达到96%左右,其中安卓系统用户约占74.64%左右,IOS用户约占24.77%左右。
工厂卖家的竞争优势
中国在2020年已成为中东的第二大贸易国,2020年1-11月,中国与中东北非双边贸易额达2448亿美元,出口额为1254亿美元,进口额为1194亿美元。
1、 “一带一路”的推进建设,极大的方便了中国企业在中东的贸易往来。在政策的加持下,中国的工厂卖家能更有保障的进行贸易活动。
2、 中国的工厂卖家产品物美价廉,虽说许多中东国家的消费水平都维持在较高水平,但是一些国家的生活水准比较低,工业基础较差,所以特别适合中国轻工产品的销售。
3、 贸易资源互补,中东地区丰富的石油资源为我国的能源安全提供了保障;价廉物美的中国机械、家电、纺织品和玩具等产品在中东地区拥有较大的市场。
俄罗斯市场
近年来,俄罗斯由于欧美制裁影响,市场出现了“真空地带”,中国成为俄罗斯的最大贸易伙伴。俄罗斯市场的消费需求持续增长,特别是在电子产品、家居用品和高品质食品领域,需求强烈。
俄罗斯的优势产业包括:
中国往俄罗斯市场主要出口的产品:机电和消费品、纺织品、汽车及零部件、家具玩具、金属制品、矿物及陶瓷品、化工品、橡胶品等等。
中国在2020年已成为中东的第二大贸易国,2020年1-11月,中国与中东北非双边贸易额达2448亿美元,出口额为1254亿美元,进口额为1194亿美元。
1、成人服装和鞋子是需求最大的商品类别,由于俄罗斯大部分主要城市(如莫斯科等)冬季较长,所以裘皮、棉服等保暖服装,以及皮靴或棉鞋等鞋类,在冬季是必不可少的;夏季温度不高,但阴天较多,经常下雨,因此雨伞是必备用品。
2、俄罗斯食品安全问题备受关注,人们更加注重健康食品的选择。蔬菜、水果、有机肉类、蜂蜜等天然食品是俄罗斯电商的热门产品。
3、高质量的家居用品:俄罗斯有着漫长的冬季,人们通常花更多时间在家中。如床上用品、毛毯、沙发套、窗帘等产品也是俄罗斯电商的热门产品。
4、俄罗斯年轻人对电子产品有很高的需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和相机等产品在俄罗斯市场非常热门。
东南亚市场
东南亚是全球最具增长潜力的地区之一,尤其是随着经济发展和中产阶级的崛起,消费需求日益增长。这个地区的年轻人口庞大,数字化水平不断提升,电子商务正在迅速发展。
东南亚市场特点
1、市场概况:
•东南亚地区包括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新加坡和越南等国家,总人口超过6亿。
•经济增长稳健,中产阶级不断扩大,带动消费升级和消费转变。
•数字化和互联网普及率高,电子商务蓬勃发展,成为重要的购物渠道。
2、市场需求与消费习惯:
•国家消费者对品质、创新和时尚性敏感,偏好多样化的产品。
•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子商务的兴起使得线上购物成为主流趋势,同时线下零售市场依然相当活跃。
3、市场机遇:
•大量年轻且数字化意识强的人口,为新技术和创新产品提供了缓冲市场。
•城市化和中产阶级增长,推动高品质消费和服务需求。
•地理位置优势,全球供应链和物流的重要节点,有利于进出口贸易。
4、市场挑战:
•维生素的文化和语言,需要本土化的产品定位和策略营销。
•法规和准入门槛不尽相同,需要处理不同国家的市场准入和贸易壁垒。
•市场竞争激烈,需要精准的品牌定位和产品差异化。
5、竞争格局:
•东南亚市场存在激烈的竞争,本土企业和国际企业均在争夺市场份额。
•涉及不同行业的竞争者多样性,从本土小型企业到全球跨国公司。
市场潜力分析
1.、数字经济与流量市场
东南亚已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数字经济区域之一,预计到2025年,东南亚的互联网经济将达到3000亿美元以上。
各国互联网渗透率、智能手机普及率的提高,促进了在线消费和数字内容需求的急剧增长。在数字经济中,流量成为推动增长的核心驱动力,无论是电商、社交媒体、游戏、广告,还是金融科技等行业,均需要大量流量来支撑其业务发展。
2.、产业集群与劳动力优势
经过多年的发展,东南亚在电子、服装、机械等领域已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以泰国的汽车产业为例,在曼谷周边地区聚集了众多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整车制造商以及相关的研发机构和物流企业,形成了完整的汽车产业链。
产业集群内企业之间的协同效应显著,降低了企业的采购成本、运输成本和交易成本。企业能够更方便地获取上下游配套产品和服务,提高生产效率,增强市场响应速度。
随着产业集群的不断发展,当地的劳动力素质也在逐步提升。熟练劳动力的供给增加,为企业的生产运营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同时,产业集群还吸引了更多的技术和资金流入,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