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球化工贸易格局将因生产布局、消费市场和能源结构的转变而发生深刻变化。
2025年全球化工贸易格局分析
一、生产布局转变带来的贸易流向重塑
全球化工生产布局正在发生显著变化,主要受成本和区域增长机会的影响。欧洲化工行业因高昂的能源、原料和人力成本,以及资产老化,竞争力受到挑战。巴斯夫等化工巨头已关闭多家工厂,未来可能有更多生产设施关闭。欧洲将更多依赖从美国、中东和中国进口化学品,导致其化工产品进口需求增加,出口减少。
与此同时,中国和日韩企业积极布局东南亚市场,利用当地低成本和高消费增速的优势。例如,中国化学华陆公司与中化六建公司在越南签署丙烷脱氢制聚丙烯项目合同;中石化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开展多个项目;金发科技在越南设立子公司;赛轮轮胎在柬埔寨投资建设轮胎项目;中国旭阳集团在印尼开发煤焦化项目;新凤鸣与桐昆股份在印尼启动炼化一体化项目。
此外,新兴国家如摩洛哥、印度和越南获得越来越多的跨国投资,化工产能逐渐提升。这些国家可能从化工产品的进口国转变为出口国,或在区域内实现自给自足,从而改变全球化工贸易的流向和流量。
二、消费市场转变带来的贸易结构重塑
受高利率和通胀等因素影响,欧美传统化工市场的主要工业消费部门(如汽车和建筑行业)需求增长缓慢。尽管预计到2025年这些影响将逐步消退,但整体需求复苏仍较为缓慢。与此同时,新兴市场国家因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和消费升级,对化工产品的需求持续增加,特别是在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领域,对高端化工产品的需求不断上升。
巴西作为南美洲最大的国家,其白色家电和汽车生产增长迅速,对塑料、聚氨酯和电子化学品的需求也在增加。印度化学品消费增长迅速,特别是在印染化学品、基础塑料和特种化学品领域。俄罗斯尽管受战争影响,但医药化学品和高性能塑料的消费需求依然强劲。东南亚的印尼和越南经济快速增长,带动了塑料、橡胶、化纤等行业消费量的增长。墨西哥作为拉丁美洲的重要经济体,汽车制造和电子产业发达,对化工品的需求广泛。
三、能源结构调整带来的化工贸易品种重塑
过去数十年,全球石化贸易以化石能源为主,石油、煤炭和天然气是主要贸易品种。2023年,世界石油产量为9625.8万桶/天,国际贸易量占总产量的70.77%。然而,受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影响,2025年石油需求增长受限,贸易规模增速逐步放缓。2024年全球煤炭贸易量达15.5亿吨,液化天然气的国际贸易量占全球天然气贸易总量的58.6%。
随着新能源汽车和储能产业的快速发展,锂电池需求爆发式增长,带动了碳酸锂、氢氧化锂等锂盐,以及磷酸铁锂、三元材料等正极材料的贸易量增加。太阳能光伏产业的扩张使得多晶硅、单晶硅、EVA胶膜等化工产品的贸易增长。氢能产业的发展将带动电解水设备、催化剂、储氢材料等化工品的贸易市场形成和扩大。此外,生物乙醇、聚乳酸(PLA)等生物基化学品的贸易量也在上升,特别是在环保要求日益严格的背景下,可降解塑料的原料贸易需求增加。
据预测,2025年全球锂电电解液需求总量将超过200万吨,氨海运贸易量将超过2000万吨,生物基化学品的贸易量也将显著增长。